央行: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
央行2月10日發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在當前背景下,宏觀總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提高調控的靈活性,要在基礎條件出現較大變化時適時適度調整,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杠桿水平。
報告表示,總體來看,中國經濟體量較大,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回旋余地很大,市場空間廣闊,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強。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推動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需要堅定推進結構性改革。新的雙引擎結構將對未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保持就業穩定形成支撐。
不過,央行同時表示,經濟運行中面臨著不少老矛盾和新挑戰。從國際上看,全球經濟再平衡調整過程中各板塊經濟運行和宏觀政策分化,受美國經濟走強影響美元將進入加息通道,但具體時點和步伐還不確定,歐日貨幣政策將持續寬松,但節奏和力度也都有不確定性,政策分化的溢出效應加大,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波動和跨境資本流動可能進一步擴大,地緣政治等非經濟擾動因素也比較多,環境復雜多變。從國內情況看,主要是內生增長動力尚待增強,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推進,也會對全社會投資行為等產生影響,隨著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并難免伴隨一定的風險暴露,同時全社會債務水平仍在上升,供給過剩與供給不足并存,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報告表示,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都在變化,而其核心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改變。在這樣的宏觀經濟大背景下,必須處理好經濟結構調整和宏觀總量政策之間的關系。一是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宏觀總量政策要把握好取向和力度,提高調控的靈活性,要在基礎條件出現較大變化時適時適度調整,防止經濟出現慣性下滑,同時也要注意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債務和杠桿水平。
二是經濟可能在較長期間經歷轉型和調整過程,傳統增長引擎減弱與新興產業發展并存,面臨淘汰過剩產能與扶助新興產業發展的雙重任務。在保持總量穩定的同時,要進一步促進結構優化,用調結構的方式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三是結構調整過程中難免出現一定的風險暴露,既要看到其中有市場出清、結構調整的積極信號,也要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防止出現金融體系的大幅波動和順周期問題,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
四是結構調整和改革的任務更加緊迫和艱巨,必須在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活力上下功夫,通過深化改革解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這對繼續深化金融改革、發展金融市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步伐,適應經濟結構和需求結構的變化,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突破,重點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激發經濟活力,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這也有助于拓展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領域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