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非法集資的“套路和陷阱”都有哪些?
近幾年來,非法集資活動猖獗,案件數量居高不下,涉案地域廣,涉及行業多,參與集資群眾眾多,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非法集資常見的犯罪手法有:
一是承諾高額回報,編造“天上掉餡餅”、“一夜成富翁”的神話。一些群眾在急切求富和盲目從眾心理的心理支配下,缺乏理性,對不法分子虛擬的高額回報深信不疑,幻想“一夜暴富”,草率甚至是盲目地傾其所有。
二是編造虛假項目或訂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將群眾騙入泥潭,騙取群眾資金。
三是混淆投資理財概念,利用私募基金、電子黃金、網絡炒匯等名目,讓群眾在眼花繚亂的金融名詞前失去判斷,欺騙群眾投資。
四是裝點門面,辦理完備的工商執照、稅務登記等手續,以掩蓋其非法目的,而無實際經營或投資項目,用合法的外衣騙取群眾的信任。
五是利用網站、博客、論壇等網絡平臺和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傳播虛假信息,誘騙群眾上當,通過虛擬空間實施犯罪、逃避打擊。
如何識破非法集資的“套路和陷阱”
非法集資情況復雜,表現形式多樣,有的打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倡導綠色健康消費”等旗號,有的借用私募基金、P2P、眾籌等概念,手段隱蔽,欺騙性強,危害性大。非法集資的主要特征:
一是未經有關監管部門依法批準,采用公開宣傳、推介方式,違規向社會(尤其是不特定對象)籌集資金;
二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予出資人貨幣、實物、股權等形式的投資回報;
三是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集資目的,為了掩飾其非法目的,犯罪分子往往與受害者簽訂合同。 非法集資行為主體借助熱點,選擇不同載體,借助各種外衣,其本質大多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集資行為。請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不要被“高額回報”誘餌所欺騙。
如何遠離非法集資的“套路和陷阱”
一是高息“誘餌”不動心。非法集資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許諾高額回報。所以,每當遇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理財等活動,千萬得悠著點,也不能因為看到別人發了財眼紅,進而跌入陷阱。
二是老板“實力”不崇拜。投資理財要做到理性分析,確定了解集資公司的實際情況,搞清楚投資項目的具體內容,看到自己投資款項的具體流向,避免盲從。
三是“官方”背景不迷信。在非法集資活動中,政府官員的參與或者假借官員名義、編造官方背景,讓人誤以為是官方行為,穩賺不賠。但要切記:“官員”未必就代表“官方”,有官員參與不等于就是正規融資活動。
四是“合法”吸儲不大意。到銀行辦理業務,需注意部分不法分子假借工作人員身份,假借代存、理財之名行騙。存款應該到銀行、郵政窗口,取得合法的存取憑證,且不要輕易交給個人。
五是熟人“熱心”不輕信。面對親戚、朋友、熟人熱情介紹和推銷,得多長個心眼兒,認真審查。
六是違規吸儲不參與。面對非法集資,我們既要不信“非”,當受害者,更要不參與,做害人者。我們要遠離非法集資,自覺抵制,積極舉報。
七是注意保護個人信息。要關注正規機構發布的銀行、保險廣告信息和非法集資風險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資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投訴。
文字來源: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